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学生通知】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年研究生心理学研究方法前沿暑期学术论坛

作者:时间:2020-07-01点击数:

国内各高校心理学院博硕士研究生:

我们诚挚地邀请对心理学研究方法感兴趣的研究生参加2020年7月16-17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举办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前沿”暑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在线举办。

近红外成像技术是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小核磁”之称。近红外成像技术目前在教育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乃至神经经济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尤其是在探索幼儿和儿童的脑活动中有功能性核磁共振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在数据分析和现代心理测量领域,中介与调节分析技术、多水平数据分析、认知诊断模型等是深入挖掘变量间复杂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本次论坛将为热爱脑科学研究和高级数据分析,且同时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德才兼备的在读研究生提供机遇,搭建平台,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鼓励学术创新。

一、论坛主题

主题1: 近红外(fNIRs)成像技术及应用

主题2: 中介与调节分析

主题3: 多水平数据分析

主题4: 认知诊断模型

二、论坛主讲嘉宾

(根据姓氏首字母排序)

李先春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结合行为学和神经科学等多模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1)高级社会认知活动(如合作、社会准则等)的脑-脑机制;(2)工作记忆与跨期决策等的交互作用的认知及其神经机制;(3)情绪影响跨期决策行为的认知与脑机制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PNAS、Human Brain Mapping、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心理学报以及心理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20余篇文章。

刘红云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统计局(加拿大)访问学者,英国杜伦大学课程、评价和管理中心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曾主持并参与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教育部课程中心课题多项,在Merrill-Palmer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心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20余篇,获得国家统计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统计、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学量化分析技术的进展与应用、测验理论的进展与应用。

卢春明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院访问学者。担任国际近红外光学成像协会(The Society for fNIRS)的通讯委员会理事(Communication Committee,负责亚太地区)等。研究领域为人际间语言交流的脑活动同步机制。主要采用磁共振、脑电以及近红外光学成像等多种神经科学研究手段考察人际交流的心理和脑机制,关注自然情境下人际间社会性互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潜在的临床和教学应用价值。同时,也对人际交流障碍,例如口吃和自闭症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过去几年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1)采用多模态的多脑成像方法考察人际交流的动态过程,揭示了面对面交流独特的脑活动同步机制,及其在社会关系形成过程中与高级心理功能的密切关系;(2)采用单脑fMRI技术,揭示了口吃的语音计划和发音运动缺陷,提出了口吃发生机制的双通路模型,探索了基于fMRI信号的症状分类,开发了适用汉语的口吃矫治方法。目前在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logy、Biological Psychiatry: CNNI等期刊上论文20余篇。

涂冬波  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心理测量学》主讲教师。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代心理测量学研究中心”负责人(PI)。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考评中心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在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心理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数十篇。曾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领域为心理统计与测量,主攻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认知诊断(Cognitive Diagnosis, CD)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

温忠麟  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计量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编委。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哲学博士,曾在牛津大学、西悉尼大学和圣母大学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对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特别是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有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多篇,著作9本。论著被心理学和其他社科领域广泛引用(中国知网单篇论文被引排名全网第一,Google学术搜索上可查到17000多篇论文引用)。曾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最佳研究成绩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20年7月16日-17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会议链接待后续通知)

四、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主题

主讲专家

7月16日

8:30-10:00

fNIRs技术基本原理与研究过程

北京飞宇星公司工程师

10:10-11:40

fNIRs实验操作与数据采集分析演示

13:30-15:00

认知互动视角下的社会认知活动脑机制

李先春

15:10-16:40

(待定)

卢春明

7月17日

8:30-11:00

因果关系中的第三者: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温忠麟

13:30-15:00

多水平数据分析前沿与应用

刘红云

15:10-16:40

认知诊断模型的前沿与应用

涂冬波

五、报名方式

(一)报名人员

各高校优秀在读博、硕士研究生。

(二)报名材料

1. 研究生学术论坛申请表(附件1);

2. 身份证和学生证电子版。

(三)报名程序与时间

①登录链接:https://www.wjx.top/jq/83622836.aspx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填写报名基本信息;②将上述报名材料按顺序扫描为一个PDF格式文件,并命名为:“博士/硕士+姓名+就读院校名称+专业”,发送至psysummerforum@163.com。③申请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0日24:00,逾期不再受理。

(四)报名人数与选拔程序

为保证网络视频论坛的效果,本论坛拟接纳人数为120人,我们将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兼顾择优录取的方式录取参会人员。录取名单将于2020年7月14日前在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网站(http://psy.nenu.edu.cn)公示。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老师、吴老师

联系邮箱:psysummerforum@163.com

电话:0431-85098795/ 0431-85098912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