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正文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科学处成功举办“学习前沿研究:记忆与元记忆论坛”线上会议

作者:时间:2022-12-12点击数:

为促进记忆、元记忆与学习领域学者的交流合作,分享前沿研究成果,研讨未来研究方向,2022123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项目“学习前沿研究:记忆与元记忆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隆重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记忆、元记忆与学习领域高水平专家学者,通过学术报告和座谈讨论形式,进一步深化对本领域前沿研究动态的理解,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开幕式在123日上午8点准时进行,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白冰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程琪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国内外专家和学生前来参会的热烈欢迎,对本次论坛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开幕式由论坛组织者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姜英杰教授主持。

社会科学处领导致辞: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白冰

心理学院领导致辞: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 程琪

论坛首场报告由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和实验心理学家联合会前主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obert A. Bjork教授做“On the difficulty,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becoming a maximally effective learner—online and offline”的报告。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姜英杰教授。Robert A. Bjork教授因其对人类学习的研究而闻名,尤其是在学习科学如何优化教学方面成果丰硕。他曾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主任,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教学奖、美国心理协会杰出科学家奖等奖项的获得者。是Memory and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期刊的主编或联合主编。

主持人:姜英杰(东北师范大学)

该报告分享了关于记忆与学习规律的科学发现。从理论角度来看,这些发现阐明了人类在不同条件下学习和记忆的独特特征。从实践角度来看,这些发现为教师教学中选择促进学生记忆的高效教学方法提供了实证支持,揭示了学习者高效记忆的条件和规律。该报告激发了与会教师和学生的热烈反响和讨论。

报告人:Robert A. Bjor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Bjork教授精彩的报告之后,中科院人才计划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刘勋研究员主持论坛的第一场讨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教授Robert A. BjorkElizabeth Ligon Bjork、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薛贵、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与学生代表等人就“How to become a more effective learner?”主题与Bjork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

主持人/嘉宾:刘勋(中科院心理所)

       嘉宾:Elizabeth Ligon Bjork (UCLA)

嘉宾:薛贵(北京师范大学)

嘉宾:Elizabeth Ligon BjorkRobert A. Bjork (UCLA)  

嘉宾:韩雪(东北师范大学教师代表)

北京师范大学的薛贵教授进行了第二场报告。报告的题目为“记忆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刘一副教授。薛贵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IDG-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杰青、北脑学者,现任Cortex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咨询编委、Oxford Open Neuroscience 编委。薛贵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研究,运用多种人脑研究手段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揭示人脑认知能力结构、有效学习机制,以及人脑记忆的动态和交互特征。他发展了有效的学习“神经激活模式再现”理论,并致力于把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评和提升、人才的选拨和培训,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持或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2018)、973 课题、中以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合作项目等。在 Science, PNAS, Science Advance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 Current Biology, eLife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 等国际 SCI 学术刊物上发表 100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心理学高被引学者(2019-2021),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2019)。

主持人:刘一(东北师范大学)

薛贵教授的报告分享了他近期关于记忆神经机制的发现。他指出个体在学习时的神经表征相似性可以预测个体的记忆能力,并且这种表征一致性受到多巴胺的调节,此外个体的记忆能力还受到记忆材料表征维度、个体与群体神经活动的一致性的影响。随后,薛贵教授和与会教师及学生在问答环节就“如何促进人类记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薛贵(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罗良教授进行了第三场报告。报告的题目为“元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进展与面临挑战”。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姜英杰教授。罗良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认知评估与认知增强,先后主持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 Psychological Review,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等杂志发表论文100 余篇。

罗良教授介绍了元记忆的认知机制相关理论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元认知的贝叶斯推理模型、元记忆认知机制研究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可以参照的理论依据。随后,罗良教授和与会教师及学生在问答环节就“元记忆研究前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罗良(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的陈琦教授进行了第四场报告。报告的题目为“人类适应性学习:预期误差驱动学习的认知与计算机制”。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吴岩副教授。陈琦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兼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心理科学》和Frontiers in Neuroimage for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副主编以及国际心理学期刊 Neuropsychologia 等和国内心理学期刊《心理科学进展》和《应用心理学》编委,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多个学术组织分委员会委员和理事。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已在Psycholog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Psychiatry: CNNI, Cerebral Cortex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持人:吴岩(东北师范大学)

陈琦教授介绍了人类适应性学习的规律。他的研究结合计算模型、多种神经影像学技术以及神经调控技术系统地探索了预期误差驱动学习的不同层级,以及各层级在大脑中的实现路径。随后,陈琦教授和与会教师及学生在问答环节就“如何通过操纵预期误差考察人类学习规律”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陈琦(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蒋毅教授进行了第四场报告。报告的题目为“社会性注意的特异性认知神经机制”。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张秀玲副教授。蒋毅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主编。主要利用心理物理学范式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无意识视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以及面孔和生物运动信息的视知觉表征,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Current Biology, eLife, Psychological Science 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主持人:张秀玲(东北师范大学)

蒋毅教授介绍了社会性线索调节注意的认知规律。他指出多种社会线索均能诱发独特的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并且该注意效应在行为、神经和遗传层面上都可以显著区别于非社会线索诱发的注意效应。随后,蒋毅教授和与会教师及学生在问答环节就“不同社会线索诱发的注意定向效应有何差异”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蒋毅(中科院心理所)

浙江大学的陈辉教授进行了第五场报告。报告的题目为“一种新的记忆选择模式:工作记忆对注意信息的再选择及其机制”。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王佳莹老师。陈辉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系主任,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实验心理学会会士(2018),获美国实验心理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21),美国心理科学协会“Rising Star”2019)奖。担任 Visual cognition 等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以及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主要从事人类注意、记忆、意识等基础研究,及其在精神类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杰青项目等多个项目。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ence Advances, Psychological Review2 篇)、Psychological Science2 篇), JEPGeneral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主持人:王佳莹(东北师范大学)

陈辉教授介绍了一种新的记忆选择模型——工作记忆再选择模型。陈辉教授及其团队针对这一模型通过行为实验和神经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验证。随后,陈辉教授和与会教师及学生在问答环节就“工作记忆再选择的触发条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陈辉(浙江大学)

论坛的最后一位报告嘉宾是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Graham Hitch教授。报告题目为“Working MemoryEarly ideas and later developments”。主持人为东北师范大学胡艳梅副教授。Graham Hitch是约克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1967年,他在剑桥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1968年,他在苏塞克斯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硕士学位,Alan Baddeley教授是他的导师之一。随后,他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Donald Broadbent教授。博士毕业后,他回到苏塞克斯大学和Alan Baddeley教授一起工作,并提出了著名的工作记忆的多成分模型(the Multi-component Model of Working Memory)。2000年,他入职约克大学,并在约克大学与Alan Baddeley教授一起工作了20多年。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工作记忆和认知,包括儿童工作记忆的发展、算数技能、语音环路的神经网络模型、情景缓冲器和注意、视觉工作记忆、学习与长时记忆等。

主持人:胡艳梅(东北师范大学)

Graham Hitch教授概述了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出现的研究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该模型最初假设工作记忆系统由中央执行器、语音环路和视空画板三个成分构成。在模型取得最初的成功之后,缺点却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因此他的研究团队添加了第四个成分,即情景缓冲器。随后,Graham Hitch教授参与了和Alan Baddeley的讨论环节,同与会教师及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人:Graham Hitch (University of York )

接下来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西南大学教学名师徐展教授作为主持人开启了第二场讨论。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Alan Baddeley教授作为嘉宾,和Graham Hitch教授、西南大学徐展教授、浙江大学陈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等就“Working memory and human learning promotion”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嘉宾:Alan Baddeley (University of York ) 

嘉宾:Graham Hitch (University of York )

 主持人/嘉宾:徐展(西南大学

嘉宾:陈辉(浙江大学)

论坛最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盖笑松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表达了对国内外参会学者、老师及学生积极参与此次论坛的感谢,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推进记忆、元记忆和学习领域研究,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心理学院领导致辞: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盖笑松

至此,本次学习前沿研究:记忆与元记忆论坛圆满落幕。论坛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凝聚海内外记忆、元记忆与学习研究的力量,促进东北师大心理学院该领域研究的发展。